力求视觉与交互的完美契合 以规范的流程和专注的态度 为您提供全方位的网络服务
与大连新闻传媒集团数字传播产教融合工作室和大连理工大学《新媒体研究》课程组联手进行的AI融合试验6月已经结束。
试验报告之外,总觉得还有不少想交流的内容,比如这次试验最大的悬念其实是AI工具们组合在一起到底能实现怎样的效能;被AI了之后,我们作为人的站位和姿态如何处理,等等。
今天,咱们就穿透8个试验主题,就AI工具的开箱测评做一个新角度的总结。
本次试验主要方向是应用AI工具对内容生成工作进行降本增效的探索,面对内容生产的两大主要功能:文案写作和视频制作,试验组所应用的工具对比如下:
8组试验全部涉及多AI工具的组合应用,最终有3个试验组不仅完成了工具组合,还搭建成了拥有多工具插件的AI自动工作流。
你可以这样理解:原本只想选选工具组合一个好使的“工具箱”,没想到在不断突破中,得到了一条半自动或全自动工作流水线。
工具箱与流水线的最大区别是效率。
AI工具箱与AI工作流的最大结构区别是有一个特别的工具穿行平台支持。
它,就是标题中说的“一粒扣子”,也是我们这次试验中最亮的一颗彩蛋。
多个试验中扣子智能体被用于工作流搭建、文案生成和知识库管理,展示出实用的工作流建设和管理能力。
在个人IP运营试验中,扣子智能体帮助搭建了知识库和工作流,实现了自动回复功能。
在中小企业的身材管理组试验中,扣子用于生成文案和图像,支持项目实训思路的实施。
在传媒场景创意视频的制作中,扣子被用作整体工作流的搭建,帮助整合各类AI工具的应用。
此次试验算是一场与AI工具的初识,8个试验组在导师组推荐的几十个工具中选择、测试,生成了各自的工具箱,最终完成了甚至超出了预先设定的小目标。试验组探索了如何通过会话方式,让AI工具生成理想的内容,同时也发现了当下AI能力在细节生成上的一些困难。
此次试验对扣子智能体工作流搭建的应用是一个亮点,从规划设计智能体工作流到测试运行、项目发布,虽然应用扣子智能体还需要跨过“低代码编程”这项基本能力,但是试验组在AI技术导师的指导下均完成了工作。应用上扣子智能体的试验组,基本都完成了全自动工作流的生成,这提示给我们一个趋势,从单个AI工具的应用,到组合AI工具箱应用,再到封装成为全自动智能体应用,是一个越来越高效、可控的方向。
试验过程中也让我们体验了各AI工具的商业变现方式、资源付费方式以及价格标准等,这对于各行业AI应用落地成本也有了初步的考量。
目前是AI工具开发的井喷期,开发者发展的主攻方向不尽一致,这个阶段的趋势是做细分领域的专业型AI工具,接下来的发展一方面可能会在我们探索的各个维度有更细致的产品,另一方面可能会产生新的和AI的交互方式,不再仅仅是会话接入和交互。